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项目申报】2025年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指南

来源: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编辑: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发布时间:2025-07-04

各有关学院:2025年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工作已启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注重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深度融合,着力强化细分领域应用性对策研究,努力推出一批具有理...

各有关学院:

2025年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工作已启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注重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深度融合,着力强化细分领域应用性对策研究,努力推出一批具有理论高度、学理深度和学术厚度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举措,为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努力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提供智力支持。

  二、项目类型及评审工作

  2025年武汉市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分为常规项目和专项项目两类,均为面向武汉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的公开竞争性项目,经资格审核、专家评审、学术合规审查、立项公示等规定程序后,对优秀研究成果予以立项资助。

  (一)常规项目。常规项目的组织申报、立项评审、经费资助等工作由市委宣传部负责,评审采取匿名通讯评审方式开展。申报人严格按照《申报选题》“常规项目选题”范围拟定具体题目,紧扣武汉高质量发展核心任务开展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结合,研究成果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创新意识,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学理支撑。

(二)专项项目。专项项目的组织申报、立项评审工作由市委宣传部和相关课题责任单位负责,评审采取集中答辩评审会方式进行,优秀研究成果将予以立项资助。申报人严格按照《申报选题》“专项项目选题”范围拟定具体题目,突出应用对策研究,研究成果应当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责任单位开展工作、制定政策的重要参考。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人条件

1.申报人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

2.申报人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一个人不能同时申报两个以上(含两个)项目,且不能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其他项目的申报。

3.申报人与项目组主要成员应具备较高的研究水平和可靠的时间保证,具有良好的学风和科研信誉。

4.此前申报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出现过违规情况且尚在惩戒期限内的申报人,不得申报新的项目。

  (二)申报材料要求

1.申报人在拟定研究方向时应认真阅读《申报选题》,其所列出的选题方向为范围性条目,课题研究不得偏离规定范围,申报人可自行拟定具体题目,题目名称表述应科学、严谨、简明、规范。

2.《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表》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基本情况、课题设计论证等内容,邀请两名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填写推荐意见,已签订出版合同的成果应由相关出版社填写推荐意见,申报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要认真填写审核意见,按要求加盖部门公章、单位公章。

3.申报成果应是尚未发表的论文、研究报告或未出版的专著,具有原创性、现实性、针对性,不得以已立项或已结项的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申报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

4.成果要报要对研究成果中的问题分析、创新观点、对策建议进行凝练,不是将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缩减,字数控制在3000字左右。

  四、有关事项

1.申报人须如实填写《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表》,并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论文、研究报告、专著字数原则上不少于2万字。市委宣传部将对拟立项成果进行原创性审查,凡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一经发现查实,取消三年申报资格,情节严重的将予以通报。

2.《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表》可在武汉文明网通知公告栏目下载打印。申报材料包括:《申报表》、申报成果、成果要报均一式2份(参考封面见附件)采用A4纸打印并提供Word版同时提供“中国知网”科研成果检测系统查询结果1份(复制比不得超过20%)

3.申报材料以学院为单位统一报送申报材料及学院汇总表至行政楼714,同时报送电子档Word版,文件名请按“2024年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申请材料(单位+申请人姓名)”格式填写,逾期不予受理。  

4.为强化研究成果的运用转化,项目组应当在获得经费资助后持续深化研究,通过报送咨政报告、出版发表等方式扩大成果影响力,推动成果转化,应在醒目位置标注“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XXX”。

五、校内申报时间安排

12月5日前,各学院围绕选题积极组织申报,组织专家打磨申报材料,提交申报材料及学院排序意见,学校开展校内集中查重(每人提供一次免费查重);

12月12日前,社科院反馈查重结果、校内审查意见,各学院反馈申报人员及时修改;

12月22日前,以学院为单位报送最终成果材料、学院汇总表。

材料受理截止时间:2025年12月22日

电子版发邮箱:199722971@qq.com

联系人:董雅

 联系电话:88662252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2025年7月4日

 

申报选题

  一、常规项目选题

  1.习近平经济思想武汉实践研究

  2.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武汉英雄城市建设研究

  3.“十五五”时期武汉发展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研究

  4.“十五五”时期武汉打造“创新之城”路径研究

  5.武汉打造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路径研究

  6.以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为抓手推动武汉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研究

  7.武汉打造协同高效的全域科技创新转化体系研究

  8.武汉深入推进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对策研究

  9.武汉加快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10.“人工智能+”行动赋能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对策研究

  11.武汉市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对策研究

  12.数智赋能武汉现代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研究

  13.“十五五”时期武汉都市圈辐射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研究

  14.数字化背景下居民消费的偏好迁移、结构分化与潜力挖掘研究

  15.武汉培育新型消费增长点,加快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策研究

  16.武汉市首发经济发展研究

  17.武汉建设国家级现代服务业中心的重点问题研究

  18.武汉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应用体系化标准化,加快数字经济一线城市建设研究

  19.推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研究

  20.武汉打造保障国家发展安全的重要支撑路径研究

  21.深化武汉市不同类型开发区、功能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研究

  22.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优质均衡医疗服务体系构建与管理研究

  23.武汉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实践探索及对策建议

  24.完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团结引领机制研究

  25.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发展研究

  26.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青少年价值引领机制研究

  27.武汉城市历史文脉融入中小学课堂教学体系研究

  28.武汉“老字号”集聚区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29.武汉推动荆楚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路径研究

  30.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对塑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形象的重要作用研究

  31.城市更新视域下的武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策略研究

  32.武汉打造一批极具影响力的城市IP,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研究

  33.武汉都市圈文旅支柱产业体系化建设研究

  34.武汉打造世界级“一桥两山”文旅核心区对策研究

  35.武汉重大文旅主题活动对消费的带动作用和提升对策研究

  36.“十五五”时期武汉市法治政府建设研究

  37.武汉建立健全行政争议预防与实质性化解机制研究

  38.以农业供应链体系建设为引领,打造超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样板研究

  39.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武汉实践探索及长效机制研究

  40.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汉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体实践与经验启示研究

  二、专项项目选题

  1.中美经贸关系对武汉“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

  2.武汉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