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科要闻 > 正文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湖北大学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结项成果展示

来源: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编辑: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发布时间:2025-01-13

2024年,湖北大学共获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0项,共有16项顺利结项,其中国社科年度项目结项11项,9项获良好及以上等次,结项质量创历史新高。

2024年,湖北大学共获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0项,共有16项顺利结项,其中国社科年度项目结项11项,9项获良好及以上等次,项目研究质量明显提升。

今年,学校在持续做好文科高层次项目申报组织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做好项目研究全过程、全周期服务,举办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项目申报辅导7场,组织国家级项目结题推进会、新立项项目推进会2场,在项目申报、立项、结项及成果产出全过程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点对点做好政策解读、选题论证、形式审查、问题答疑等工作。通过高质量的项目研究,推动产出更多原创性、标志性、引领性成果,为推动形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贡献湖大力量。


一、优秀成果

项目名称:新时期乡村建设行动中的治理共同体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

项目类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

项目负责人:刘建平 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项目及成果简介:

该项目旨在从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宏观背景出发,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分析在新时期乡村建设行动推进过程中构建治理共同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围绕什么是治理共同体、治理共同体由谁组成、治理共同体如何运行等核心问题,构建了从“协商治理”向“共同缔造”发展的“命运与共的治理共同体”理论框架,分析了治理共同体的体系结构和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聚焦于“共同缔造”在湖北省的经验实践,分别在鄂东、鄂中和鄂西选取典型案例村,具体呈现治理共同体的运行实践,总结治理共同体的建设路径与经验。

该项目研究成果聚焦于新时期乡村建设行动提供的实践载体构建了“命运与共治理共同体”的理论框架,有利于丰富“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论意涵,并在对西方多中心治理理论反思基础上,推动治理理论的本土化发展和完善,为实现善治和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并结合经验案例具体呈现了治理共同体的实践样态,解析治理共同体的实践规律,分析治理共同体的运行机制和实现路径,探索了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乡村振兴的“中国道路”,提供了实现有效基层治理的“中国方案”,为同类乡村建设行动及有效治理提供参考。


项目名称:晚期罗马帝国与周边“蛮族”关系研究

项目类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

项目负责人:董晓佳 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项目及成果简介:

该项目主要目的在于探究晚期罗马帝国与周边“蛮族”对彼此的影响及其互动模式,探寻晚期罗马帝国与周边“蛮族”互动关系对地中海世界及其周边地区社会发展与文化转型所产生的作用,探讨地中海世界及其周边地区的社会变迁中的整体性与多样性。主要内容包括晚期罗马帝国与周边“蛮族”互动关系发生的心理与现实场域、晚期罗马帝国与周边“蛮族”的经济、外交、军事、宗教等方面的互动关系状况以及在这种互动关系中形成的彼此认知进行了较为全面地梳理与分析,较为深入地研究了晚期罗马帝国与周边“蛮族”互动关系对彼此所造成的影响以及这种互动关系对地中海世界的整体历史发展与政治格局所产生的影响,阐释了晚期罗马帝国与周边“蛮族”在长期互动中形成的交往模式。

该项目研究成果以晚期罗马帝国与周边“蛮族”关系为主题,有助于深化国内目前相关探索,进一步完善国内学界对古代晚期地中海世界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领域的分析与探讨;有助于丰富国内过去关注不足的对晚期罗马帝国周边“蛮族”的研究,并促进国内学界进一步自觉摆脱“罗马帝国中心论”的思维模式,更为客观地把握地中海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在古代晚期出现的诸多变化;此外,本研究所涉及的地域范围是西至大西洋、东至中亚、南至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北至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助于增进 “一带一路”倡议西段重要区域在研究所涉及时期社会变迁脉络的了解。


项目名称:汉语复杂句的历史演变研究

项目类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

项目负责人:朱丽师 文学院副教授

项目及成果简介:

该项目主要目的在于针对汉语复杂句内部的句间关系问题,确定符合汉语特征的句间格局;针对汉语复杂句句间关系的动态发展,总结出汉语复杂句的具体整合路径;针对汉语复杂句历史演变的动因,归纳出高频触发汉语复杂句历史演变的重要句法-语义参项;针对“句法整合”与“词汇项语法化”之间的交错,在细颗粒的研究中,总结概述出复杂句整合和语法化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探讨汉语各类复杂句的句间关系、演变路径、演变动因,及其类型学特征等。

该项目成果关注汉语复杂句的历史演变,其取得了对汉语复杂句句间关系的新认识、对复杂句历史演变路径的新认识、对复杂句历史演变的句法表征的新认识、对复杂句结构体系的新观察,以及为现代汉语复杂句系统共时平面的特征寻找更为合理的解释,对重新认识现代汉语语法系统的许多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二、良好成果

项目名称:明代甘泉后学文献整理与思想研究

项目类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

项目负责人:姚才刚 哲学学院教授

项目及成果简介:

该项目研究的目的着重点校、整理在甘泉学派以及中晚明儒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且无现代点校本的甘泉后学的文集,对明代甘泉后学的思想学说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撰写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著作,以便弥补明代思想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该研究成果主要是思想研究和文献整理两大部分,围绕甘泉后学的主要类型展开论述,总结了甘泉后学的理论创获,揭示了甘泉后学多元流变的特点及其影响,阐明了他们对岭南心学以及整个中晚明儒学发展所作的贡献,并对甘泉后学与阳明后学略作了比较。此外,还着重点校、整理了在甘泉学派以及中晚明儒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且无现代点校本的甘泉后学的文集。

该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推动了明代甘泉后学的文献整理工作,进而夯实了用以研究的文献基础,进一步深化了明代甘泉学派以及整个中晚明时期心学思想的研究。甘泉后学的思想学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点校、整理甘泉后学的文献资料,发掘甘泉后学的思想资源,系统阐释、深入研究甘泉后学的思想义理与心性修养的智慧,有益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甘泉后学一些代表人物深入民间普及儒家思想、提升百姓道德素养的做法也可为当前我国的思想教育、道德建设、社会治理提供一些借鉴性的历史经验。


项目名称:恩格斯晚年关于马克思哲学的阐释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影响研究

项目类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

项目负责人:于桂凤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项目及成果简介:

本研究利用新近出版的MEGA2中恩格斯晚年文献,对恩格斯晚年关于马克思哲学的阐释作系统深入探讨,主要内容包括恩格斯晚年马克思哲学阐释的目的论分析、恩格斯晚年马克思哲学阐释的重点论分析、恩格斯晚年马克思哲学阐释的方法论分析、恩格斯晚年马克思哲学阐释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影响研究、恩格斯晚年马克思哲学阐释对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启示研究。

本成果是学界第一部从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自我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史两个思想史坐标,深入分析恩格斯晚年关于马克思哲学的阐释的独特理论贡献的专著。为勾绘马克思哲学整体图景提供思想资源,回应并力图澄清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一些质疑、论争和分歧,尤其是有力回击各种形式的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建构学术共同体范式,论证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内在的一致性,揭露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等谬论及其产生的思想根源。从方法论和“中国化”视角发掘恩格斯作为马克思哲学阐释者的独特贡献,对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功能和理论自信具有指导意义。总结分析恩格斯晚年关于唯物史观运用原则的开创性探索,对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回应现实、武装群众的力度,具有借鉴意义。同时,总结恩格斯晚年论证、捍卫马克思哲学之真理性的方法与路径,对应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具有指导意义。


项目名称:元代江南文人群体交游活动与诗歌研究

项目类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

项目负责人:熊海英 文学院教授

项目及成果简介:

该项目以文人群体交游与诗歌为观照对象,选择江南社会最有代表性的杭州、江西和福建地区分别进行考察,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在凸显特色、形成对照的同时,又重视寻绎各个层面、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和研究的系统性。论稿分为杭州卷、江西卷和福建卷,各分卷选择的时间段和地理空间以及考察重心有所不同,凸显地区特色,合观则相互呼应、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扣住13-14世纪江南的诗歌文本与诗学、文人的自我意识和诗歌观、文人社会的构建与文化意义,是我们研究解决的深层核心问题。成果还包括对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的详实整理汇编,为研究的可持续性准备了基础。

本课题研究吸收历史学和思想史等学科成果,重视社会学和生活史的角度和材料,综融文学内部审美研究与社会外部关系研究。此外,专题资料的整理汇编有助于宋元文学及相关研究的延伸深入,课题成果有助于推进人们对元代历史和文学以及江南文化的评价回归客观、真实和全面。整体上,研究有助于人们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兼容多元性质;认识到中华文明吐故纳新、涵养化育的能力和生生不息的延续性;也有助于在大学的学科教学中进一步深化元代文学史与民族—文化共同体建构之间的关联。


项目名称:长江经济带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项目类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

项目负责人:方春妮 体育学院教授

项目及成果简介:

长江经济带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本研究是长江经济带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理论与实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本研究从宏观与微观、全局与局部等不同研究视角深入论证分析长江经济带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基础、历史与现实状况、体育市场一体化水平及影响因素、空间结构关联特征及影响因素、国内外区域对比、现实困囿及对策建议等内容,构建了系统全面的长江经济带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体系。

本研究可以丰富和充实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理论与实践成果,在长江经济带研究的学界和业界增添更多的“体育元素”,彰显体育在长江经济带发展进程中的功能和价值。项目探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可以为各级政府进一步精准施策,制定更加完善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相关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研究成果探索与总结长江经济带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成果、存在问题和治理思路,为我国目前蓬勃发展的区域体育产业高质量实践提供指导与借鉴。


项目名称:信息沟壑约束下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长尾效应研究

项目类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

项目负责人:谢升峰 商学院教授

项目及成果简介:

在信息沟壑已成为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以来引致相对贫困的重要动因背景下,研究信息沟壑约束下数字普惠金融缓解我国农村相对贫困的长尾机制与长尾效应,对于推进我国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主要成果包括数字普惠金融在微观上具有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长尾机制,并展现出宏观层面的长尾效应;国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及缓贫情况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我国农村相对贫困与城乡信息沟壑尚处于较高水平,信息沟壑对数字普惠金融的缓贫效应形成制约;信息沟壑约束下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长尾效应在实证中得到了部分验证;数字普惠金融缓解相对贫困的“长尾”效应受到制度供求障碍因素制约;在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村相对贫困长尾效应的对策方面,必须坚持以制度创新规范技术创新,在深化数字金融供给侧改革与扩大数字金融的有效需求方面协同发力,实施供给与需求的“双轮”强驱动。

成果将数据、数字技术、信息沟壑、数字普惠金融等变量纳入生产函数,推导信息沟壑约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相对贫困之间的动态演化过程与内在联系;采用扩展后的生产函数分析法、Hotelling模型以及基于Ramsey-Cass-Koopmans模型的效用函数分析法,从供给端与需求端揭示了在信息沟壑约束下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微观长尾机制与宏观长尾效应,具有理论突破。成果顺应了中央战略决策需求,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献策,为巩固与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政策思路,也为地方政府部门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决策提供了智力支持。


项目名称:巴西现代化进程中环境治理的历史考察(1930-2010)

项目类型: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项目

项目负责人:程晶 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项目及成果简介:

本课题围绕“巴西现代化进程中环境治理”这一主题,从现代化视域出发,以巴西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与环境治理的演变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主线,深入系统地探讨1930-2010年间巴西现代化进程中环境治理的发展演变。在分阶段考察其发展背景、举措、特征及成效的基础上,展现巴西环境治理的历史全貌,揭示其历史脉络和演变轨迹,总结其整体性规律、经验得失以及历史启示,为我们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镜鉴。

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包括:一是阐释环境治理的内涵与理论基础,认为环境治理具有“永续发展”以及“善治”等特征,旨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与协调,进而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考察1930-1972年间巴西环境治理的初始阶段,聚焦自然资源管理;三是分析1972-1981年间巴西环境治理的转向,治理重点由资源管理转为污染控制,指导思想由资源保护主义转为现代的环境保护主义;四是探讨1981-1992年间巴西环境治理的深入,聚焦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五是剖析1992-2003年间巴西环境治理的回落,指出受制于国内经济社会困境以及国际形势,巴西环境治理进入回落阶段,偏离了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六是研究2003-2010年间巴西环境治理的繁盛,认为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巴西环境治理进入高潮,聚焦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七是综合评析1930-2010年间巴西环境治理的发展演变。

该项目研究一则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历史镜鉴。巴西是世界知名的环境大国,在世界环境舞台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气候变化谈判等全球环境治理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也是发展中国家环境治理的先行者和引领者。考察巴西现代化进程中环境治理的发展演变,总结其成败得失和经验教训,既有助于促进全球环境治理与国际环境合作,也可以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加强环境治理、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历史镜鉴。二则丰富巴西环境史和世界环境史的研究以及生态现代化的探讨。本课题通过系统地考察巴西现代化进程中环境治理的发展演变,增进学术界对巴西环境史的关注和研究,丰富世界环境史的国别研究。此外,本课题以现代化作为视角,将巴西现代化进程与环境治理演变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分析巴西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变革、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治理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与调适,有助于丰富现代化的国别研究,加强对于生态现代化的学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