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研究要提升“六种思维”能力
2020-08-21 09:06:11作者:廖雅琴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新型智库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决策咨询系统和哲学社会科学界共同关注的热门议题,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增强国家软实力作出了独特贡献。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国家高端智库为引领、省级重点智库为支撑、其他新型智库为补充的新型智库体系,智库数量跻身全球前列。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外部环境不断改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新型智库在发展中不断聚焦国际问题,发出中国声音,传递中国思想。智库对外交流传播逐渐深化,智库相关研究蓬勃发展,正在发挥出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的重要职能。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的要求,笔者认为,着力提升新型智库的思维层次,智库研究工作者要突出提升“六种思维”能力。
一是战略思维。战略问题是宏观问题,战术问题是微观问题,战略问题是战术问题的背景,二者不可截然分开。离开大的背景而拘泥于个别事物,往往会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容易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抓现象不抓本质、只知当下不知长远的短视,无法从规律的高度审视问题、把握要害,其研究成果难免出现形而上学的简单化、片面性。因此,新型智库应该具备战略意识、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把具体的技术问题放在宏大的战略背景下思考和研究。智库研究者要时刻胸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步骤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注重从全面的广度、从全局的视野、从长远的趋势来研究问题,避免就事论事、盲人摸象的肤浅结论。
二是历史思维。现实是历史的延伸,历史是现实的源头,我们既从历史中走来,又创造新的历史。历史发展的逻辑、规律和走向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智慧和宝贵的财富。因此,否定历史、虚无历史、背叛历史,都会受到历史的惩罚,而总结历史、学习历史、重视历史则能够给研究插上腾飞的翅膀。新型智库既要朝前看,看发展前景,又要朝下看,看客观现实,还要朝后看,看经验教训。历史和文化关乎国家与民族的生死存亡、兴衰成败。犹太民族和以色列的历史可以说多灾多难,但是犹太民族始终不忘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把文化和历史看作以色列的根与魂,以自己的生命来捍卫历史和文化的尊严,几百万犹太人在沙漠上建设了一个世界一流的国家。5000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500年的社会主义思想史,170多年的国际共运史,100多年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史,70多年的新中国发展史,40多年改革开放史是智库研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也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新型智库只有树立历史思维,其研究成果才会有纵深感、厚重感,才能经受住历史的考验。
三是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认识事物、把握规律的方法论,如果说智库对某个具体问题的研究是“器”的话,那么辩证思维就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术”。“器”是技术问题、操作问题,而“术”则是思维问题、方法问题。“器”具有针对性、特殊性,“术”具有一般性、普遍性。新型智库研究既要有解决“器”的本领,更要把握“术”的真谛,练就方法论的本领,以一般指导个别,以思维力提升操作力,增强解决具体问题的可持续性。现在有一些智库报告观点很新、点子很好,但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好的思想隐没在长篇大论中,提炼不到位,观点出不来、层次上不去,这就是与研究者不具备辩证思维能力有关。辩证思维是理性思维水平的集中体现,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在无形地左右、控制人的大脑和言行,是高水平开展智库研究的指挥棒,反映智库研究者的综合素质,对于智库研究具有深远和深刻的影响。因此,新型智库必须牢牢树立辩证思维。
四是创新思维。创新是智库成果的灵魂,低水平的重复是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的。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智库研究要在内容上创新,为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是新型智库建设的基本遵循。建设新型智库,既需要结合中国国情,也需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之所以在世界上较为有名,在于其一直秉承“高品质、独立性、影响力”原则,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集中权威专家提供有关公共政策方面的高质量政策建议和分析报告,这是布鲁金斯学会一直位于世界智库前列的奥妙所在。新型智库应该敢于创新、善于求异,方能为决策雪中送炭、急中献计,从而有利于智库的发展和进步。
五是实践思维。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区分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标志。树立实践第一、尊重实践、以实践检验认识的实践思维是建设新型智库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新型智库建设需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只有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战场和亿万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之中,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抓住社会发展的难点、疑点和热点,增强智库研究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有效性,真正把文章写在大地上,把建言说到群众的心坎里。智库要更真、更实、更准地提出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化解矛盾的对策和建议,不断提高新型智库的影响力。
六是国际思维。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已经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告诉我们,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统一世界市场的形成,民族的差异缩小,生产和消费越来越国际化,民族史成了世界史、民族文学成了世界文学,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孤立于世界,都是世界的一部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揭示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如今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地球村”由概念变成了现实,国家的命运与全球的命运紧紧相连、密不可分,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社会、关注国际形势、适应国际变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和推进全球化,大踏步地迈入国际社会,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世界市场中寻求机遇、迎接挑战。作为研究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的智库,每一项研究都要有国际视野,每一个智库研究者都要树立国际思维,自觉地把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有机地衔接起来。任何封闭的意识和思维无异于坐井观天、夜郎自大,与世隔绝的研究成果往往有名无实、有害无益,终究会被滚滚而来的开放浪潮所淹没。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