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跨学科研究推动协同创新

来源: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编辑: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发布时间:2013-03-13

【核心提示】协同创新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壁垒,反映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实现深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在新的时代实现人类文明的综合创新。

  【核心提示】协同创新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壁垒,反映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实现深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在新的时代实现人类文明的综合创新。在学者看来,协同创新是一项更为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其关键在于形成跨一级学科和跨研究机构的创新模式。
 
  自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启动以来,全国各地高校和研究机构掀起建立协同创新中心的热潮。记者了解到,与“211工程”和“985工程”不同,协同创新要求跨一级学科和跨研究机构。以跨学科研究推动协同创新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都必须回答人类面临的两个基本认识问题——对‘世界’的认识和对认识世界的人本身的认识。前者是以心观物,获得的是物之理;后者是以心观心,获得的是心之理”。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唐孝威向记者阐释跨学科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跨学科
  共同应对重大问题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不是一两个具体学科能够解决的,而需要若干个学科甚至若干个学科群来共同应对。例如,南海问题涉及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等方方面面,对其研究不是单一学科和单一机构能够胜任的。南京大学以“2011计划”为契机,联合外交部、中国南海研究院、国家海洋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共同成立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以海洋学、法学、地理学、历史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协同创新来实现跨学科的研究。

  “跨学科研究是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超越单学科的界限,延伸并渗透或覆盖多学科的一种研究”。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教授贺天平向记者分析道,与交叉学科研究相较,跨学科研究更强调不同学科间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与多学科研究相比,跨学科研究更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他表示,不能为了跨学科而跨学科,是跨学科问题才要跨学科,需要跨学科才跨学科,有利于跨学科才跨学科。

  对理工科院校而言,跨学科研究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其文科专业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捷径”。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数字化设计制造专家廖文和告诉记者,作为一所有着深厚理工科背景的高校,南京理工大学一直在探索如何走出一条跨学科的发展之路。他认为,南京理工大学在发展法学、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和新闻传播学等传统文科时,要突出与重大工程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在文理工交叉融合的基础上推动协同创新。

  新兴学科
  学科交叉培育新的生长点

  通过学科交叉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已经成为各个高校和研究机构打造特色学科的共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高校通过跨学科的深度合作,培育出一批新兴学科。

  浙江大学成立的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以哲学、逻辑学、语言学等为主导,深入整合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和脑科学,致力于意识的哲学—科学研究、认知的逻辑—计算研究和语言的认知研究。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亦鸣在江苏师范大学组建了我国第一个以汉语为语料、以当代语言学理论为背景的神经语言学课题组,率先在国内开展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据杨亦鸣介绍,神经语言学集语言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为一体,专门研究语言习得、理解与生成的认知神经基础,研究大脑如何产生、接收、存储和提取信息,从而探讨脑与语言的关系。

  “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看,对脑活动之谜的破解和新的神经技术的巨大发展,势必带来认识和改造‘人性’的革命性力量。这股力量将超越生物演化的自发进程,从而以更自主的方式在多方面重塑人类的生命、社会和文化。”唐孝威院士谈到,与早期的哲学和心理学相比,当代脑科学和认知科学力图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多元的方法和更精微的技术手段为心智现象提供一种统一的理论。

  协同创新
  跨一级学科和跨研究机构

  协同创新打破了学科领域之间的壁垒,反映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实现深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在新的时代实现人类文明的综合创新。在学者看来,协同创新是一项更为复杂的创新组织方式,其关键在于形成跨一级学科和跨研究机构的创新模式。

  “通过参与协同创新,南京大学的文理交叉共同发展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告诉记者,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以文理交叉的优势,致力于建成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国家智库。“学科建设支撑下的高端战略,实质上是赢得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高原、高地和高峰战略。面对新一轮竞争,南京大学文科建设将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打造学科高地上的学科高峰,努力探索更符合南京大学特色的学科建设模式。”

  据南开大学社科处处长翟锦程介绍,南开大学围绕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建设问题,将环境学科与经济、管理、政治、历史、哲学、法律等学科进行整合,组建文理工交叉的研究团队,设立了循环经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显著地提升了科学研究能力,该领域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重大计划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参与国家重大环保专项、国家水专项、环保部公益项目和科技部专项等重大课题;还先后承担了欧盟 SWITCH ASIA项目、世界银行、UNDP、中欧合作项目、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部、国家商务部项目等相关研究课题40余项。

  南开大学在不断探索文理学科交叉融合新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学科门类完整的优势,主动开展协同创新,牵头与南京大学、国家统计局协同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协同创新中心”,还参与到其他兄弟院校牵头的世界文明与区域研究、毛泽东思想及其发展研究、中国滨海金融、中央文献对外翻译与传播、东亚跨文化研究等协同创新中心,以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深度合作,探索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主任黄华新认为,在当代“大科学时期”,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各种外部资源支持和竞争性制约因素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介入的问题域必须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导,要在理论上具有基础性或能为实质性的文理交叉和融合研究提供空间。据了解,该研究中心成立之初,就以自愿和自主的方式形成心智—意识研究组、逻辑—认知研究组、语言—认知研究组等学术单元,充分发挥相对独立于以传统学科界限为基础的院、系、所结构的优势,建立以研究方向、项目或主题为管理单元的柔性化管理机制,形成一种灵活的和网络式的科研运行模式。

 

                作者:吴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4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