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南京大学制定《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以协同创新打造“南大学派”

来源: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编辑: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发布时间:2013-03-26

【核心提示】目前,“协同创新”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南大结合现有人文学科特色和优势,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目标,通过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ldquo...

  【核心提示】目前,“协同创新”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南大结合现有人文学科特色和优势,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目标,通过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五大协同”, 探索开放、集成、高效的新型合作模式,计划到2022年左右,建设10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协同创新中心。

  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为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极好机遇。南京大学制定了《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2—2022)》(以下简称《计划》),科学规划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未来10年的发展道路。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认为,哲学社会科学要发挥作用,既要站在国计民生全局的重大课题前沿,又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既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占领学术高峰,又要贴近基层,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扶持优势学科 打造发展平台

  为提升科研建设和学术研究水平,南京大学将实施两大创新战略:科研基地体系创新计划和“全、优、特”型学科体系创新计划,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创造空间,搭建平台。

  近年来,南大已初步形成“部—省—校”三位一体的“金字塔”型科学研究创新基地体系。按照《计划》部署,学校未来将力促“金字塔”顶端扩大优势、支持“金字塔”中间更上层楼、鼓励“金字塔”底端形成特色,打造3—5个有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点研究基地,新增4—6个教育部重点和10个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成30个特色鲜明、在相关领域中引领学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校级研究基地。

  鉴于数据库、实验室在科研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南大决定大力支持文科院系和科研机构建立独具特色和潜力的社科数据库与实验室。5年内,南大将建成南京大学CSSCI、中国司法案例、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多语种多媒体、中国图像文化、百年佛学研究、中国文学艺术学文献以及公共危机与突发事件管理案例等一批兼具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数据库,并推动社会科学计算实验中心、社会语言学实验室、社会与行为科学实验中心和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实验室等文科实验室进入国家支持体系。

  目前,“协同创新”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南大结合现有人文学科特色和优势,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目标,通过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五大协同”, 探索开放、集成、高效的新型合作模式,计划到2022年左右,建设10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协同创新中心。

  培育优秀人才 形成“南京大学学派”

  改革开放以来,南大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成果已初显影响力,具有南京大学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中国问题研究、国际问题研究等大型文科研究集群已经形成,“南京大学学派”雏形已现。

  典型代表有:匡亚明主编的200部《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被誉为世纪之交“规模最大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工程”;周勋初领衔校注的《册府元龟》,计1500万字,是迄今中国学者采用新式标点和科学整理方法完成的最为宏大的单本古籍整理工程,获得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张柏然主编的1200万字的《新时代英汉大词典》,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自主研编、具有原创性的大型英语工具书。同时,多卷本《百年佛学研究集成》、《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元史汇注》、《中国学术思想史》等工程,进一步展现南大文科的实力,彰显“南京大学学派”特征。

  在此基础上,南大将努力争取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主动推进“南京大学学派”的形成。据悉,学校将鼓励能力突出的教授组织优势团队积极参与申报国家和教育部的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重点项目,鼓励教师面向国际前沿问题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实践问题开展研究工作;资助和鼓励文科教师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出版机构和国内外期刊上出版、发表优秀著作、论文,鼓励文科教师申报各类高级别的人文社科奖项,提高学校文科优秀成果的社会影响力。

  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离不开高水平人才队伍,《计划》规定学校将实施重点对策,吸引海外内优秀人才加盟南大:设立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岗位,实施“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奖励计划”,推行“登峰人才支持计划”,以聘期目标管理对不同层次的高端人才实行长效考评机制,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新兴交叉学科设立特聘教授岗位。

  为推进青年学术骨干队伍建设,学校制定了系列鼓励政策。鼓励“新世纪优秀人才”组建小型科研团队,设立青年人才专门支持项目,每年度分三个层次遴选15名学术创新能力强、学风端正、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青年学术骨干给予重点培养。同时,继续从海内外一流大学引进素质高、能力强的青年博士人才,提高校外和国外优秀博士与学者在人才队伍中的比例,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

  坚持“顶天立地” 真正实现繁荣发展

  在《计划》中,南大特别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顶天立地”才能真正实现繁荣发展。

  “顶天立地”指要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的创新体系,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应用对策研究。未来,学校将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和新的实践与发展,认识、把握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充分利用学校的综合学科优势,重点研究江苏省实现“两个率先”进程中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

  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南大也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咨询服务平台。学校将继续办好“江苏发展高层论坛”,把论坛建设成为政府决策的高端智库,推动各类专门性或小区域智库的建设和发展,用10年时间打造出多议题取向、有常设工作机构和运行机制的“金陵智库”;探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参与“政产学研用”平台建设的方式和方法,鼓励和支持文科教师承担全国和江苏省等各级政府委托的应用研究项目;强化服务江苏意识,积极参与江苏省重大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论证,为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南京大学副校长杨忠表示,学校将依靠深厚的人文传统和已取得的卓越成果,进一步突破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瓶颈,让广大师生在这片人文的沃土上,重塑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作者:记者 王广禄 实习记者 赵桂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9月10日第3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