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6年)》出台——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二次创业”

来源: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编辑: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发布时间:2013-03-26

湖南大学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启动《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6年)》(以下简称“规划”)。

  湖南大学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启动《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6年)》(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第二步走”期间,学校将围绕“五大目标”、实施“八大计划”,建设具有“世界影响、中国气派、湖湘精神、湖大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加快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卫红出席会议,并在讲话中分析了中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机遇。针对湖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实际情况,李卫红提出六点希望。她指出,湖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底蕴深厚、措施得力、经世致用,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方重镇。她希望,湖南大学在今后的发展中加快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切实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积极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条件建设并营造良好环境,把好正确方向切实加强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会议还对2001—2012年期间,哲学社会科学领域354项荣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教学、人才、图书出版等奖项的单位与个人进行了表彰。
  湖南省委宣传部巡视员李湘舟,湖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委员夏智伦等领导以及全体在校校领导、校长助理,机关部处负责人,各人文社科学院院负责人、教师与研究生代表与会。
  
  阅读延伸
  
  成绩·机遇·挑战

  校党委书记刘克利在会上中回顾了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发展情况,深入分析了湖南大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00年以来,湖南大学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组建起11个学院,形成了完善的三级学位授权体系,构建了包括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5个“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一批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基地的学科平台体系;形成了以长江学者、杰青、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等领衔的哲学社科高层次人才团队,全校哲学社会学科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3%。通过高质量的平台和队伍建设,湖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实现了科研总量的快速增长和科研水平的稳步提升,在国家级项目、成果和经费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完成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第一次创业。
  刘克利提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面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和激烈的竞争形势,湖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仍存在众多不足,发展任务仍然艰巨。从内部来看,在学科建设方面,学科发展不均衡,缺乏能够站在国内、国际前沿开展研究的有影响的学科。在队伍建设方面,人才引进力度还有待加强,缺乏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具有一流水平的大师级核心领军人物,“单干”现象仍很普遍,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团队偏少。在科研方面,尚未实现“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零的突破,与“985”高校的地位不相称;产出高质量、能彰显一流学科水平的重大标志性成果的能力不足。此外,鼓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学术氛围尚未完全形成,科研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从外部看,近年来高水平大学纷纷出台了哲学社会科学振兴计划,竞争形势日益激烈。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具有传统优势的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进一步发挥集成效应,把握发展领先位置;通过合并等契机成功实现学科综合性布局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大力实施特色带动、重点突破战略,形成哲学社会科学新优势;还有一批高校通过优化学科结构,加大投入力度,正在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后起之秀。
  刘克利强调,面对艰巨的发展任务和逼人形势,如何乘势而上,把湖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推上新的台阶,实现“二次创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根据学校创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总体目标,学校研究制定了《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6年)》,科学谋划未来15年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蓝图,明确了建设思路、目标和举措。希望全校教职员工认真领会,统一思想,以规划为行动纲领,推动湖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团队与个人·重点突破、整体提升与学术平等·学术自由与学术评价·学术话语权
  校长赵跃宇在工作报告中,对《规划》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并就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亟待解决的团队与个人,重点突破、整体提升与学术平等,学术自由与学术评价,学术话语权等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强调。
  关于团队与个人,赵跃宇指出,处理好团队与个人的关系,是提升学科建设质量,实现“学术生态优良”的深层次问题之一。对于学术带头人,应尽量从学术发展上强化,从行政管理上淡化。提倡以术服人、以能服人、以德服人,善于营造良好的团队文化,兼容并包,承认每个人的学术特点和风格。同时,还要处理好同一学科中团队与非团队成员的关系。不能将非团队成员看作“另类”,应当理解、尊重和包容学者们的学术选择,为他们的学术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关于重点突破、整体提升与学术平等,赵跃宇指出,“重点突破”是今后一段时间应当把握和坚持的发展方针,这要求我们在国家和区域的需求与学院、学科的优势之间找准结合点,在可能获得重大突破的学术前沿方向与学院、学科基础和潜力之间找准结合点,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大为、有所小为。同时,要树立“学术平等”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学术生态的机制与环境。在行使学术权利时,在学术资源配置中,一定要防止将学术身份与行政身份相混淆,更不能将行政权力越界、扩大,甚至替代学术权力。
  关于学术自由与学术评价,赵跃宇表示,应该给学术观点的冲突以免责权,给不同学派的论争以免责权,要宽容后辈挑战学术权威。让学术回归学术,让学术问题由学术解决。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的看到,“学术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一个相对的、有限度的概念。哲学社会科学不是价值中立的,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不能把“学术自由”无边际地扩展到政治生活领域。不管学术自由到何种程度,它必须接受评价。我们要遵循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其“学术评价”上,要提倡和鼓励哲学社会科学学者的学术定力;在评价周期的设计上,在评价依据的考量上,要更科学一些、合理一些。
  关于学术话语权,赵跃宇表示,对哲学社会科学而言,争取学术话语权具有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的意义。只有争取了学术话语权,才能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问题拥有“发言权”、拥有阐释和引领能力,才能在全球学术体系中拥有理论“发言权”,与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界展开平等的对话和交流,为人类知识的增长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要把争取学术话语权作为建设具有时代特征、世界影响、中国气派、湖湘精神、湖大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主要任务。正确处理与中国传统学术的关系,正确处理与中国现实的关系,正确处理与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立足本土,超越本土;传承传统,超越传统;借鉴西方,超越西方。
  
  政策连线
  “五大目标”
  学科目标:完善学科布局,充实学科内涵,提升学科品质,逐步使经济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等门类中的部分学科达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水平,其他学科形成显著特色,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学派,构建优势学科更具活力、新兴交叉学科不断增长、特色鲜明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力争使社会科学总论进入ESI前1%。
  科研成果目标:新增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50项以上,建成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5个,获得国家级奖励10项以上,建设8~10个高端研究平台和有影响力的智库,建成一批文科实验室和专题数据库。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普及与推广传播,推出一批“名嘴”和名师。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师资队伍目标:造就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形成若干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建设一支结构优化、业务精湛、潜力巨大的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特色人才,造就社会精英,为国家和地方输送一大批视野开阔,术德兼优,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兼备,具有湖大特质的毕业生。
  管理体制创新目标:坚持学术自由,维护学术平等,尊重自由探索,鼓励团队攻关,建立规范、科学、有效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机制和分类管理体制,完善以“质量、水平、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培育具有千年学府气质的大学文化和制度环境。
  
  
  “八大计划”
  师资队伍提升计划:出台《关于湖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的若干意见》,重点引进一批文科高层次人才,加大对校内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
  人才平培养提质计划:本科以推进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试验区建设、构建现代实践教学体系为抓手,改革培养管理体制;研究生以跨学科创新中心、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为抓手,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基础理论领域扶持计划: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立足岳麓书院,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应用领域支持计划:打造国家级战略咨询智库;成立“湖南战略发展研究院”;积极建设两类协同创新平台,即面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中华传统文化”协同创新平台和面向行业产业发展的“产业金融”协同创新平台。
  跨学科交叉领域培育计划:依托国家超算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整合经济、管理、法学、历史、土木、建筑设计等学科力量,重点扶持社会计算、空间领域、文化创意产业等跨学科领域研究。
  国际化推进计划:通过举办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实施海外文化推广,推进项目、机构的国际合作,名作的外刊、外译,期刊国际化等举措,推动学术研究国际化进程;并以配套文件形式推进师资队伍、学生培养国际化进程。
  数字人文建设计划:建立一批“学科专题数据库”、“文科实验室”,加强数字图书馆与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建成区域性的人文社会科学数据资料交换中心。
  社会影响提升计划:以“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千年文库项目”,“岳麓书院大讲堂”,“湖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宣传基地”建设等方式,加强校园人文建设,促进成果推广,塑造品牌名师,提升湖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社会影响力。

                   来源:湖南大学